“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的世界哲学,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人类美好社会的深情向往,蕴含着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世界大同的理念。从19世纪到21世纪,从欧洲到中国,这一理念正在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推进而逐渐成为现实,一个“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的前景已然生动展现。
本书试图回到马克思、走近马克思、重读马克思,深入地而不是肤浅地、全面地而不是零碎地、哲学地而不是常识地考察、分析、思考,从学理上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之路(上下册)
马克思思想中的个人与共同体
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外联合研究报告(No.8)(全2册)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与澜湄合作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参与撰写书籍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曾获国家奖学金和东北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
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概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标兵人物”。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中共辽宁省委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 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以及教育部和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20 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0 篇 ,出版学术专著23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