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贵安城市环境总体规划

作者:
梁盛平
出版日期:
2018年6月
报告页数:
55页
报告大小:
2.31 MB
报告字数:
31204字
所属图书:
生态文明与低冲击开发:贵安“绿色金融+”城市质量体系实践探索
摘要:
依托《贵安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贵安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从资源环境保护与约束的角度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提出限制性要求,并划定城市生产、生态、生活三大空间,提出城市环境风险空间分区管控方案,优化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坚持低冲击开发理念,参照《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2017年)中的相关要求,总体规划中所指的生态空间包括自然生态空间和人工生态空间,自然生态空间包括生态红线区及其他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人工生态空间包括绿色基本农田、河湖生态截污带以及污染控制关键源区等,其中绿色基本农田是指开展有机农业生产且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国土空间;河湖生态截污带是指为了保障河流、湖库水质,沿河湖岸线一定距离所划定的开展缓冲截污带建设的国土空间;污染控制关键源区是指对流域整体污染物贡献比例达到70%~80%的污染物流失、传输的关键区域,需要开展人工生态修复的国土空间。生态空间所包括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森林、草地、城市绿地、湿地、河流、湖泊、滩涂、荒地等。生产空间是指开展工业生产、基本农业种植以及道路交通等活动的国土空间,包括工矿用地、道路交通用地以及基本农田等;生活空间是指为人类提供生态宜居的生活居住场所的国土空间,包括现有的城市建成区、农村居民点以及适宜建设区等。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三者在空间上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存在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复合空间结构。
关键词: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城市环境

作者简介:

梁盛平: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博士后,城市规划研究员,现任职贵安生态文明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贵安新区发展研究中心(改革办)副主任、贵安绿色金融改革创新领导小组办副主任,曾任南昌大学教师、中关村规建处处长助理、北京平谷区中国乐谷管委会副主任、贵阳市南明区副区长、贵安新区规建局总规划师、调研员、贵安新区党政办副主任、调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围绕“传统设计、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出版编著10部,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博士后基金二等奖和特等奖、国家社科青年项目资助等。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基本概况分析
第二节 生态基础形势
  • 自然资源禀赋
  • 城市生态环境基础分析
  • 城市化背景下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与形势
第三节 基本规划思路
  • 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
  • 指导思想
  • 基本思路
  • 基本原则
第四节 控制指标体系
  • “三生”空间控制指标(见表2-1)
  • 基于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污染物环境承载力控制目标
  • 基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污染物环境承载力控制目标
  • 城市生态宜居控制指标
  • 资源利用强度和效率指标
第五节 生态安全格局
  • 划定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明确“三生”空间建设底线
  • 严格城市生态空间管控,抑制城市扩张冲动
第六节 分类精细管理
  • 确定能源消耗底线,推动能源及产业结构调整
  • 建立大气环境治理总体战略,实施分行业精细化管理
  • 确定大气环境承载力上限,实施大气环境分区管控
第七节 实施流域管控
  • 建立严格的河流生态需水量调控管理制度
  • 实施水环境承载力分区调控
  • 强化污染源全要素全过程的协同治理
  • 严守饮用水源地保护红线
  • 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及修复
第八节 应急救援体系
  • 加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 构建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控体系
  • 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
  • 严把产业环境准入标准
  • 建立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响应体系
第九节 环境一体治理
  • 建立环境公共服务体系
  • 完善环境治理设施体系
  •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 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第十节 重大工程设计
第十一节 实施保障机制
  • 规划衔接与融合机制
  • 规划实施机制
  • 规划监督与评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