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史学理论与方法

作者:
出版日期:
2020年8月
报告页数:
170页
报告大小:
68.65 MB
报告字数:
144732字
所属图书:
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反思:庆贺张海鹏先生八十华诞暨史学研究55周年(全2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桑兵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倾听历史:从史料史观之分到史论之合
  • 史与论
  • 史料与史观之分
  • 文白与史论
  • 倾听历史的原声
对当代中国新史学发展趋向问题的反思
  • 研究领域的新开拓:社会史与文化史
  • 跨学科走向问题
  • “求新”——构成新时期史学的主导诉求
  • “求真”:史学的根本诉求
·“碎片化的历史学”:理解与反省
方法的内外互补:“中国史”学界的中国与西方
  • 渴望学术“翻身”与排外情绪
  • 学术前沿中“西强中弱”的格局
  • 以“外向与内向”视角的互通赶超西方学术
  • 任重而道远
历史合力论再检视
  •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思想
  • 两种历史合力说
  •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
中国近代史漫议(三题)
  • 近代史最根本的属性:近
  • 中国近代的基本问题: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 主旋律:人的解放,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
·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概念史方法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 “概念史”的内涵与特质
  • 概念史方法对于认知中国近代史的特殊价值
流动的思想
  • 昆廷·斯金纳的“意图”与“语境”
  • 汉斯·罗伯特·姚斯的“接受理论”
  • 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研究
  • 爱德华·萨义德的“理论旅行”和刘禾的“跨语际实践”
  • “意图”、“动力”和“谱系”
  • 在流动中把握思想的内涵,揭示其意义
从教学视角看中国近代史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 历史学专业初学者的学习现状及理论缺失之弊
  • 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理论中的“革命”
  • 关于细节研究与知识基础
  • 在教学中贯穿理论学习与思维训练的尝试
“数据”与史学研究
  • “数据平台”之缘起与宗旨
  • “数据平台”的优势与现状
  • 大数据时代下的史学研究与“数据”
从口述史视角回看当代史学史
  • 关于“口述历史”
  • 呈现受访者的自身意义体系
  • 展示史学学者的生命历程
  • 关于史学资深学者的人际网络
  • 结语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新解
  • 革命范式、现代化范式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不同理解
  • 现代化范式在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认识上的错误
  • 打破教条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
  • 复兴范式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新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路径和近代中国国家资本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理论史的“法权分析”阶段
  • 引言
  • 封建和亚细亚生产方式:为论证中国农民的被剥削地位而引入的两个概念(1927)
  • 从法权分析获得定义的“半封建”(1928)
  • 从“半封建”到“封建”,再从“封建”到“畸形的资本主义”(1930)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