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激进化的限度——评《启蒙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再激进化策略

作者:
刘森林
出版日期:
2016年6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大小:
1.03 MB
报告字数:
14847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与马克思、恩格斯区分抽象的同一性与具体的同一性,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具体的同一性,批判抽象的同一性不同,《启蒙辩证法》的两位作者认定同一性一概压抑和否定他者,摧毁多样性,意味着压迫、宰制、专制、只要一种声音的基础或象征,因而顺理成章地成了法西斯主义的根源。更为严重的是,同一性造就群氓,而不是支撑自由和解放的物质基础。同一性批判与形而上学的情感基础的批判解释相结合,马克思与尼采分别从激进和保守两个不同角度批判现代社会的结合,虽然提升了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激进程度,却也带来了一系列学理上和社会效果上的麻烦与问题。批判激进性的递增与批判效果的提高并不成正比,甚至可能成反比。

关键词:

马克思尼采恐惧同一性激进化

作者简介:

刘森林:刘森林,中山大学马哲所、哲学系教授。

文章目录
·马克思恩格斯 抽象的同一性与具体的同一性
·霍克海默、阿多诺 同一性的暴政
·恐惧与同一性的统一 马克思与尼采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