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人的本质观的深化与异化观的转变——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种考察

作者:
杨晓然
出版日期:
2020年8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大小:
1.14 MB
报告字数:
9993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0年第1期 总第25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以“巴黎手稿”为背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考察和对异化的分析展现出思想上的渐进性。首先,他从人与自然关系中规定了人的类本质;其次,他深入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规定了人的社会本质;最后,他立足于人类社会认为人的本质内容只有通过人自身的实践活动在历史中的生成才得以理解。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对异化的分析发生转变,由批判异化劳动到对市民社会中的交往异化的批判,最后理解到异化形式在人类历史过程中的必然性。因此,他开始将理论所完成的人的解放的任务诉诸实践,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异化劳动社会本质交往异化

作者简介:

杨晓然:杨晓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

文章目录
《笔记本Ⅰ》中人的类本质与异化劳动
  • (一)人的类本质
  • (二)异化劳动
《穆勒评注》中人的社会本质与交往异化
  • (一)人的社会本质
  • (二)交往异化
《笔记本Ⅲ》中人的生成本质与异化的必然性
  • (一)作为自我产生的人的本质
  • (二)作为否定环节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