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结构性困境及出路
作者:
王泗通
出版日期:
2022年3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大小:
1.01 MB
报告字数:
11584字
所属图书: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03.226-239
蒋建清
缪子梅
高强
高晓琴
杨加猛
摘要:
生活垃圾分类已是践行城市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对资源再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就我国垃圾分类发展历程而言,尽管已历经自由探索阶段、国家政策推进阶段、强制分类阶段三个阶段,但仍然面临末端不通推前端、缺乏有效制约措施、社区力量单一、社区居民参与度低等结构性困境。基于此,本文提出完善末端处置技术和分阶段推进前端源头分类、创新垃圾分类管理手段和应用智能技术强化监督、有序引导物业参与垃圾分类和探索购买垃圾分类社会服务、充分发挥社会文明引领作用和提升居民垃圾分类责任意识等建议。
关键词:
居民参与
城市生活垃圾
垃圾分类
末端处置
作者简介:
王泗通:
社会学博士,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社会治理。
相关报告
以需求把居民带回来——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探析
垃圾分类及处置可操作性办法研究
迈向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
长沙望城区探索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的调查与建议(2014~2015)
2020年主动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关于长沙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调查与思考
文章目录
·
问题的提出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发展历程
(一)自由探索阶段:垃圾分类艰难挺进城市
(二)国家政策推进阶段:垃圾分类试点效果甚微
(三)强制分类阶段:垃圾分类进入全民分类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结构性困境
(一)体系困境:末端不通推前端
(二)政策困境:缺乏有效制约措施
(三)主体困境:社区力量单一
(四)知行困境:社区居民参与度低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未来出路
(一)完善末端处置技术,分阶段推进前端源头分类
(二)创新垃圾分类管理手段,应用智能技术强化监督
(三)有序引导物业参与垃圾分类,探索购买垃圾分类社会服务
(四)充分发挥社会文明引领作用,提升居民垃圾分类责任意识
·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