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精准扶贫研究理论进展
作者:
李景
出版日期:
2021年8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大小:
1.41 MB
报告字数:
13387字
所属图书:
中国精准扶贫经验的理论阐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8.11-26
李钢
秦宇
摘要:
精准扶贫理论内涵是中国扶贫实践成果的深化,研究其与时俱进的理论支撑,能够为下阶段减贫事业提供理论反思参考。从中国扶贫历程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扶贫目标、主体、方式、资源配置和思想所呈现的特点与变化,隐含着精准扶贫理论内涵的来源;从精准扶贫政策与具体实践来看,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和赋权理论是开展精准扶贫的理论支撑;从精准扶贫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来看,参与式发展、人力资本超前投入是精准扶贫应有的理论反思。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贫扶贫,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中长期扶贫规划,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扶贫开发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经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围绕扶贫目标、主体、方式、过程、思想等扶贫纲要、扶贫模式的调整,反映了扶贫政策制定者与反贫困领域研究者对贫困和反贫困内涵与分析框架的认知深入,以及对实践中面临的问题的解决之道的学理思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扶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2013~2019年我国农村年均减贫人数保持在1000万以上(见图1-1)。截至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551万人,累计减少934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0.6%,累计下降9.6个百分点。
关键词:
资源配置
政策制定
精准扶贫
理论支撑
作者简介:
李景:
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民族教育》编辑记者,研究方向:民族经济、民族教育。
相关报告
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理论
“一带一路”:闯出全球经济资源配置的中国之路
2021年广东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报告
高小贤(陕西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创始人)
2021年江苏工商资本下乡专题报告
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重调节论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科技扶贫、非均衡资源配置与贫困固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分析劳资关系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
文章目录
精准扶贫理论内涵溯源
(一)扶贫方式由带动式转为瞄准式
(二)扶贫目标从解决收入转向实现人的发展
(三)扶贫主体多元,发挥贫困对象主体性
(四)扶贫资源配置
(五)扶贫思想
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论支撑研究动态
(一)“共同富裕”是精准扶贫理论根本
(二)以人为本是精准扶贫的理论出发点
(三)赋权理论是精准扶贫理论的长效参考目标
精准扶贫理论反思
(一)参与式发展理论
(二)人力资本超前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