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相关理论

作者:
陈艳 谢伟光
出版日期:
2020年11月
报告页数:
42页
报告大小:
886.82 KB
报告字数:
32413字
所属图书:
微电影实践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探析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一般来说,个体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两个过程:一是理性化过程,指接受社会的思想政治观念并以此形成个体思想政治观念的过程,即“内化”阶段;二是社会化过程,指根据所形成的思想政治观念去行动的过程,即“外化”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遵循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和发展规律。实践教学是以直接体验的形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直接地、直观地接触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提高道德认识和社会责任感,体会做人做事的道理,了解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实践,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坚定社会主义信仰。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目的一样,都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实践教学思想政治教学理论

作者简介:

陈艳:副教授,鲁迅美术学院思政部(大连)教师,研究领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育经济学和高等教育管理学。先后主持完成1项部级课题、16项省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4项院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2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科研成果多次荣获省市社科学术成果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并多次获奖。

谢伟光:副教授,鲁迅美术学院思政部(大连)主任,研究领域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曾在《红旗文稿》等杂志发表文章十余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发展历程
  • 现代西方实践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特征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与外延界定的争论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要素构成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形式
  • 教学主客体
第四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规律
  •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 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 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 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 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 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 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