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文化艺术国际影响力总论

作者:
叶飞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65页
报告大小:
1.15 MB
报告字数:
54280字
所属图书:
中国文化艺术国际影响力年度报告(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在理论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活动实践提质增效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方兴未艾,“欢乐春节” 等大型对外文化活动在世界范围内频繁举办,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融合发展,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为我国在政府间文化合作机制和国际组织以及多边活动中争取了主导权、话语权,为“一带一路” 建设行稳致远奠定了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精品走出国门,以各自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参与文化活动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在审美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国际影响力中国文化艺术

作者简介:

叶飞:湖北襄阳人。供职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任中国文化报社编委、采访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常务理事。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出版著作有《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去”研究》《“一带一路”言论集》等,参与编著《金色记忆——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记录》等。

文章目录
第一节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总体态势
  • 理论创新提供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 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
  • 创新实践成果显著
第二节 文化部、31个省(区、市)推动文化“走出去”概况
  • 文化部推动文化“走出去”概况
  • 31个省(区、市)推动文化“走出去”概况
第三节 中国文化艺术国际影响力评估
  • 思想理念层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基础持续增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 地域层面,“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民心相通指数持续上升,“中拉文化交流年”等重大活动填补或加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空白或薄弱地带
  • 话语权层面,中国在多个多边文化合作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世界遗产大国,所主导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 内容层面,中华文明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可度提高,春节进一步成为全球共享的世界性节日,中国艺术剧目节目进入外国主流演艺市场
  • 受众人群层面,外国政要出席中国主导的文化活动的频次增加,海外知识阶层与中国学者开展思想对话的意愿提高,普通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印象正在刷新
  • 主体层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官方驻外文化机构辐射力增强,国有文化企业和文化机构海外知名度提升,国际文化博览会平台受到海外客商青睐,知名文化人、艺术家频频亮相国际舞台
  • 手段层面,“互联网+”打通对外文化交流“最后一公里”,文化产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和投资增长迅速,对外文化援助广受好评
第四节 增强中国文化艺术国际影响力的思考与建议
  • 官民并举,进一步释放民间、社会参与文化“走出去”热情
  • 结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打造文化“走出去”专业智库,对文化“走出去”开展从理论体系到实践案例的全方位研究
  • 加强文化“走出去”项目库、数据库建设,进一步破除部门间信息壁垒
  • 构建文化“走出去”项目效果评估体系、国家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及指数测评体系
  • 开展实证研究,科学认识文化产业“走出去”对于其他产业的带动效果
  • 进一步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探索“一地一国一策”文化交流与传播方案
  • 引导出口文化企业建立产业链竞争意识,突出外向型产品的文化属性,鼓励更广大企业在产品中“植入”中华文化元素
  • 重视新媒体传播,推动文化艺术“走出去”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 加大跨文化人才培养力度,为高端人才在文化领域的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