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微电影

作者:
陈艳 谢伟光
出版日期:
2020年11月
报告页数:
30页
报告大小:
968.92 KB
报告字数:
21099字
所属图书:
微电影实践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探析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外延、特征、属性、内容、形式、主客体等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明晰了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注意事项。比如实践教学必须是课堂外开展的,具有实践性、社会性和课程性根本特征,要面向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世界,实践内容要体现时代性、选择性、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形式对内容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或者说模式对于实现教学目标事半功倍,而不好的模式则事倍功半甚至功败垂成。自中央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来,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深入研究,努力探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一些学校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地缘优势、师生水平等,摸索出一些符合自己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比如中央美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方法入选了教育部择优推广计划,西安美术学院的“一画一课”荣获了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这些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自2009年起,开启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微电影实践教学求索之路。多年的探索经验表明,微电影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载体,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式选择。
关键词:

微电影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作者简介:

陈艳:副教授,鲁迅美术学院思政部(大连)教师,研究领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育经济学和高等教育管理学。先后主持完成1项部级课题、16项省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4项院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2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科研成果多次荣获省市社科学术成果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并多次获奖。

谢伟光:副教授,鲁迅美术学院思政部(大连)主任,研究领域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曾在《红旗文稿》等杂志发表文章十余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微电影实践教学的生成背景
  • 微电影顺应了“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发展要求
  • 微电影破解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的诸多难题
  • 微电影有效地整合了高校实践教学的丰富资源
  • 微电影实践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微电影完美契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微电影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 前期的准备
  • 中期的指导
  • 后期的总结
第三节 微电影实践教学的成效分析
  • 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 思想修养与艺术专业相结合
  •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 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第四节 微电影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
  • 评价主体
  • 评价内容
  • 评价方法
第五节 微电影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整合学校各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