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礼”作为荀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个没有谁会否认的基本事实。然而有意思的是,尽管直到今天人们也还在对他那与“重礼”具有某种内在关联的性恶说以及重君思想进行道德非难,但我们似乎却看不到有谁对他的“重礼”表示明确的不满。事实上,荀子的“重礼”思想,实则有着更多的政治学含义,而正因如此,就必须对其加以更深入的理解与澄清。荀子的着眼之处,并非是所谓“礼”或“礼法”这类外在的制度性问题,而是具有更为根本性的事情,即先王之创建礼法这件事情本身,以及拥有合乎法理且垄断立法的君主们通过某种恰当的方式,使得人民保持对权力拥有者的顺从状态,从而使得国家权威与社会秩序获得保障。荀子的重君思想根本就与此有关,而性恶说则构成上述这一切的存在理由。由于作为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礼法之创建及维护乃是属于主权者之主权范围的事情,因此,上述所有这一切的真正实质无非就是政治,而荀子的全部思想的核心其实就是在为国家政治的存在及其正当性辩护,后者在中国主流的道德主义思想传统中从来也没有得到恰当的理解和公正的对待。真正说来,人们对荀子重君思想的不断非难,其本身就建立在力图用道德来打压国家政治的道德主义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