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儒学经典

作者:
出版日期:
2016年8月
报告页数:
51页
报告大小:
报告字数:
49049字
所属图书:
国际儒学论丛(2016年第1期 总第1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重礼”作为荀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个没有谁会否认的基本事实。然而有意思的是,尽管直到今天人们也还在对他那与“重礼”具有某种内在关联的性恶说以及重君思想进行道德非难,但我们似乎却看不到有谁对他的“重礼”表示明确的不满。事实上,荀子的“重礼”思想,实则有着更多的政治学含义,而正因如此,就必须对其加以更深入的理解与澄清。荀子的着眼之处,并非是所谓“礼”或“礼法”这类外在的制度性问题,而是具有更为根本性的事情,即先王之创建礼法这件事情本身,以及拥有合乎法理且垄断立法的君主们通过某种恰当的方式,使得人民保持对权力拥有者的顺从状态,从而使得国家权威与社会秩序获得保障。荀子的重君思想根本就与此有关,而性恶说则构成上述这一切的存在理由。由于作为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礼法之创建及维护乃是属于主权者之主权范围的事情,因此,上述所有这一切的真正实质无非就是政治,而荀子的全部思想的核心其实就是在为国家政治的存在及其正当性辩护,后者在中国主流的道德主义思想传统中从来也没有得到恰当的理解和公正的对待。真正说来,人们对荀子重君思想的不断非难,其本身就建立在力图用道德来打压国家政治的道德主义的立场上。

关键词:

《孝经》儒家经典易学三期说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荀子思想中的政治与道德
经典与诠释的互动——宋翔凤《孟子赵注补正》解经方法初探
  • 以考据求真为底色
  • 兼采“汉宋”的价值取向
  • 推尊公羊学的跨文本诠释路径
  • 《补正》的学术价值与方法论启示
读《孝经》,说孝道
  • 礼尚往来,知恩图报
  • 终生行孝,与时俱进
  • 角色差异,一本万殊
  • 道义至上,隐讳几谏
  • 忠孝两全,忠为大孝
试论钱穆史学视域中的“易学三期说”思想
  • 钱穆易学的史学视域和方法
  • 八卦文字说与象数一原论
  • 从“卜筮之辞”到“天命之言”
  • “十翼”非孔子作与德性天人观
  • 结语 真何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