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儒学史

作者:
出版日期:
2016年8月
报告页数:
63页
报告大小:
报告字数:
59844字
所属图书:
国际儒学论丛(2016年第1期 总第1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子思说过:“夫子之教,必始于《诗》《书》,而终于礼乐,杂说不与焉。”(《孔丛子》卷2《杂训》)傅亚庶:《孔丛子校释》,中华书局,2011,第111页。孔孟文化精神的实质就是经由文化守成主义(“始于《诗》《书》”)而达成道德理想主义(“终于礼乐”)。文化精神类似马克斯·韦伯说的社会学的理想类型,现实中很少存在过,然而作为一种抽象原则或典型又应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存在。文化精神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与马克斯·韦伯说的历史学的理想类型有着内在的关联,亦即与具体进程中形成的社会生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孟文化精神同样如此:道德理想主义孕育于礼乐文明传统之中,文化守成主义脱胎于作为传统资源的诗书文化。

关键词:

熊十力儒学史先秦诗书顾炎武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先秦诗书文化与孔孟文化守成主义
  • 诗书文化的历史重任
  • 孔子 扭转诗书文化的坎坷命运
  • 孟子 确立孔子与儒学的权威地位
顾炎武与申涵光交往述考——兼论其学术思想异同
  • 炎武与涵光妹婿家路氏父子的交往
  • 炎武与涵光的直接交往
  • 炎武与涵光友人殷岳、孙奇逢、王士禛的交往
熊十力哲学本体论思想概述
  • 本体论
  • 以“体用不二”立宗
  • 熊十力哲学本体论评价
·《道德自我之建立》初版签名本的修改内容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