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张栻社会治理思想的历史意蕴

作者:
陈寒鸣 刘伟
出版日期:
2018年11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大小:
1.44 MB
报告字数:
16505字
所属图书:
国际儒学论丛(2018年第2期 总第6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张栻的社会治理思想,肇始于“富民”,沉潜于“以善养民”,通达于“仁民爱物”,发皇于“仁者宜在高位”,根植于规矩意识,成就于“治天下之道”。在他看来,“富民”与“振育民德”之间构成“先富而后教”的关系。“先富”就是落实百姓生活日用,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先富”只是开端,要及时遏绝“为富不仁”和“为仁不富”的错误倾向。“先富”应当是“富而且仁”。再者,“富民”不能一蹴而就,必然出现“先富”与“后富”的差异。“先富”带动“后富”,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无论是“先富而后教”,还是“先富”带动“后富”,都应寓“教”于“富”,将“仁民爱物”的理念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必须让“仁者宜在高位”成为常态,必须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培育健康而强大的价值观,让广大民众享有更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让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关键词:

民生社会治理共同富裕儒家仁民爱物

作者简介:

陈寒鸣:陈寒鸣,江苏镇江人,天津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刘伟:刘伟,河南灵宝人,哲学博士,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文章目录
  • (一)“先富而后教”的实践途径
  • (二)“善治”的实质是“以善养人”
  • (三)用“德”和“礼”教化民众
  • (一)正确处理“人爵”与“天爵”之间的关系
  • (二)维护纲常伦理
  • (三)妥善处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 (一)必须让“仁者宜在高位”成为常态
  • (二)必须牢固树立规矩意识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