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从蜜月走向对抗——冷战初期的苏联与以色列关系研究(1948~1953)》结语

作者:
肖瑜 江艺鹏
出版日期:
2021年11月
报告页数:
5页
报告大小:
570.86 KB
报告字数:
2633字
所属图书:
从蜜月走向对抗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苏联的犹太布尔什维克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的党内斗争和30年代的大清洗以及卫国战争。二战后,他们对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怀疑。而以色列国的成立以及战后苏联的亲犹太复国主义政策使得他们认为可以自由地抒发自己的这种情感。但是他们大错特错了,在斯大林心目中,国内犹太问题和支持以色列建国完全是两个概念。

随着美苏冷战爆发,加之以色列从1948年下半年起就有了倒向西方的苗头,这使斯大林对苏联犹太人极为不信任。在冷战时期,强化内部,整肃纪律是必然的,于是就有了对犹太人的大清洗,这种清洗是政策的需要。斯大林对内对外政策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有利于苏联的原则。从此之后,犹太人问题成了苏联这个多民族国家最尖锐的民族问题之一。苏联犹太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越来越强烈,与国家和政府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苏联政府的反犹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犹太人的民族感情,也违背了马列主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最严重的后果是使苏联犹太人产生了一种离心倾向,从而成为社会的一个不安定的因素。

关键词:

苏联以色列犹太人反犹太主义

作者简介:

肖瑜: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史学博士学位,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历史学系访学(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研究方向为俄国史、中俄关系史和中东史。曾在Israel Affairs、《世界历史》、《中共党史研究》、《冷战国际史研究》和《学术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江艺鹏:江艺鹏,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在读,本硕阶段就读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取得中山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历史学系访学(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研究方向为中苏关系史、苏联对以色列外交政策史。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