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意识形态视域下社会思潮的多维解析

作者:
刘振江 LiuZhenjiang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大小:
908.56 KB
报告字数:
10688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 总第3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思潮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精神现象,作为一种流行观念和阶级性话语,打着深深的意识形态烙印,带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行动导向性、群众导向性和时代导向性特征。在实践中,社会思潮具有消解政治治理合法性、解构经济政策合理性、危害意识形态安全等消极作用。然而,社会思潮是社会矛盾的理论反映与政治表达,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一概否之。科学的应对原则是,既从学理上厘清社会思潮的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关系,尊重其表达诉求的权利,又要敢于批判其政治本质,揭露其思想危害,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作用。

关键词:

意识形态社会思潮祛魅

作者简介:

刘振江:刘振江(1966~ ),男,汉族,河南嵩县人,法学博士,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国家治理。

LiuZhenjiang:

文章目录
·作为观念的社会思潮打着意识形态的鲜明烙印
·社会思潮呈现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
·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合法性有解构作用
以科学的原则理解和引领社会思潮
  • (一)厘清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关系
  • (二)坚持包容与批判的原则
  • (三)做好“祛魅”与引领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