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三大形态对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推动

作者:
王刚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大小:
1.15 MB
报告字数:
26187字
所属图书: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17年第2辑〔总第6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然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把双方结合的过程和结果真实地表现出来,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态,它包括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政策形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分为许多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形态。1921~1938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阶段,其产生的形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形态,包括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政策形态。马克思中国化在实践形态上主要表现为新启蒙运动和延安文化运动,它们在实践形态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索成果的积累,在理论形态上推动了马克思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共产国际改变了对各国领导的政策,直接在政策形态上推动了毛泽东对马克思对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和论证。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命题

作者简介:

王刚:王刚,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文章目录
·实践形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推动
·理论形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推动
·政策形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