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社会治理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公众参与作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共治的重要抓手,是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否能激发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是公众参与机制能否建立起来的关键,因此建立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引导机制将是环境社会治理、环境公众参与的核心所在。早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第十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到要建立健全包括全民行动体系、信用体系在内的环境治理七大体系。但目前就环境信用体系研究而言,更多的是基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对建立以社会公民为信用主体的环境信用讨论非常少。四川省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生态保护攻坚,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相较而言,在环境社会治理、公民参与等环节表现平平,尤其是与国内部分发达地区相比,相关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都具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本文试图从环境信用、企业环境信用、公民环境信用的角度进行解析,探讨如何建立公民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并充分结合四川省实际,就公民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后的运行场景设计做出初步研究,以此作为引导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重要激励机制,推动公众参与制度落到实处。
环境社会治理环境治理体系公民环境信用
唐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智慧金融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信用、环境金融、绿色投融资等。
周丰: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政策、应对气候变化、环境经济研究工作。
刘新民:硕士,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生态补偿等环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