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维度
作者:
闫长丽
出版日期:
2023年3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844.14 KB
报告字数:
13220字
所属图书:
“四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03.9-26
韩振峰
摘要:
本文介绍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可有效引导大学生在“学史惜今”中坚定道路自信,在“悟史明智”中坚定理论自信,在“知史明道”中坚定制度自信,在“信史笃行”中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应准确把握主题主线,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精神谱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沧桑巨变、辉煌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辛探索、重大创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注重发扬求实的精神,掌握矛盾的方法,坚持发展的眼光,运用联系的观点,引导大学生知古鉴今、开创未来。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四史”教育
作者简介:
闫长丽: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相关报告
“四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要求
“四史”教育与培养大学生树立“大历史观”
“四史”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培养的作用及实践路径
“四史”教育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促进作用
“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创新
以案例库建设创新大学生“四史”教育途径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研究——以井冈山文化为例
现代网络传播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固本强基的战略性工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文章目录
逻辑维度:“四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
(一)党史与领会“四个选择”
(二)新中国史与提升“四个正确认识”
(三)改革开放史与坚定“四个自信”
(四)社会主义发展史与认识“三大规律”
现实维度:“四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蕴
(一)强化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二)引领学生辨析历史虚无主义学习
(三)优化“四史”教育载体途径
(四)增强“四史”教育主体力量
内容维度:“四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一致
(一)党史教育应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精神谱系,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二)新中国史教育应聚焦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沧桑巨变、辉煌成就,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新中国发展为什么“快”
(三)改革开放史教育应聚焦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辛探索、重大创新,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四)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应聚焦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实践维度:“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指向
(一)把握接受主体特征和需求
(二)呈现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
(三)转换方法策略和实践范式
(四)构建教育者队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