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多重机制协同减贫治理模式:理论基础、实践样态与逻辑机理

作者:
张开云 赵梦媛 李倩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大小:
1017.56 KB
报告字数:
25095字
所属图书:
广东减贫治理:理论诠释、基本经验与未来路径
浏览人数:
42
下载次数:
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阶段,广东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论述为指引和根本遵循,精心统筹和有效推进,不仅使粤东西北贫困村如期实现脱贫,还帮助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取得了显著的减贫成就,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减贫治理模式,即多重机制协同减贫治理模式。要深入剖析广东减贫治理成功的“密码”,就要全面解析广东减贫治理模式,回答三个问题,即广东多重机制协同减贫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多重机制协同减贫治理模式实践中有哪些主要的实践工具,呈现怎样的实践样态?广东减贫治理模式中多重机制的作用及其协同互嵌机理是什么?
关键词:

广东治理机制扶贫模式减贫治理

作者简介:

张开云: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学科带头人,广东省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广东省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与贫困治理、社会治理与乡村治理、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多项,其他各类课题30多项。主编或编著有《社会保障学导论》等多部。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行政管理》、《学术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观点摘要。

赵梦媛: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广东省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秘书长、研究员,广东省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社会救助和农村减贫与社会保障政策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等研究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6部。

李倩: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广东省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与农村贫困治理。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多项。在《浙江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文章目录
广东减贫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 (一)共同富裕理论
  • (二)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论述
  • (三)协同治理理论
广东减贫治理模式:多重机制与实践工具
  • (一)行政机制与实践工具
  • (二)市场机制与实践工具
  • (三)社会机制与实践工具
广东多重机制协同减贫的作用逻辑与互嵌机理
  • (一)行政机制及其治理基础与市场机制的协同互嵌
  • (二)市场机制及其市场基础的减贫作用与协同机理
  • (三)社会机制及其道德基础的减贫作用与协同机理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