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党建扶贫:作用机理、实践评估、基本经验与未来路向

作者:
张开云 赵梦媛 李倩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932.99 KB
报告字数:
15362字
所属图书:
广东减贫治理:理论诠释、基本经验与未来路径
浏览人数:
26
下载次数:
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后脱贫时代对可持续脱贫、稳定脱贫存在的风险不能掉以轻心。尽管党建扶贫取得巨大成就,返贫防控和治理新型贫困仍是需要关注的重要任务,需要特别关注接近建档立卡标准的“贫困边缘户”和脱贫后生计资本与能力不够强的“脆弱群体”或“易返贫群体”。本文基于对广东党建扶贫实践的调研考察,厘清和回应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党建扶贫内涵及党建扶贫的作用机理是什么?二是如何评价党建扶贫成效?三是党建扶贫实践形成了哪些基本经验?四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党建扶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

贫困扶贫党建脱贫生计

作者简介:

张开云: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学科带头人,广东省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广东省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与贫困治理、社会治理与乡村治理、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多项,其他各类课题30多项。主编或编著有《社会保障学导论》等多部。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行政管理》、《学术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观点摘要。

赵梦媛: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广东省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秘书长、研究员,广东省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社会救助和农村减贫与社会保障政策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等研究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6部。

李倩: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广东省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与农村贫困治理。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多项。在《浙江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文章目录
党建扶贫:内涵界定与机理解析
  • (一)内涵界定
  • (二)机理解析
党建扶贫:评估指标构建与评估描述
  • (一)评估维度与指标构建
  • (二)评估描述
·广东党建扶贫的基本经验
广东抓党建促脱贫存在的不足
  • (一)内生性不足
  • (二)产业选择、发展规划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不足
  • (三)市场导向与人力资本导向不足
广东党建扶贫发展的未来路向
  • (一)坚持夯实党建基础与优化系统构想相结合,持续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市场导向、资源依托和资源整合,改善脱贫家庭的生计资本
  • (二)坚持优化生计环境与提升村庄发展能力相结合,有效降低生计风险,提升脱贫可持续性
  • (三)坚持构建预防返贫帮扶机制与提升内生发展动力和能力相结合,提升党建脱贫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