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消费扶贫:理论基础、实践样态、多重困境与未来路向

作者:
张开云 赵梦媛 李倩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860.5 KB
报告字数:
15764字
所属图书:
广东减贫治理:理论诠释、基本经验与未来路径
浏览人数:
46
下载次数:
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学界研究为深入认识和推进消费扶贫奠定了基础,但对消费扶贫的理论基础研究不多,对省域中观层面消费扶贫实践样态进行梳理的成果也不多见,未来发展思路还有待深入讨论。本文以广东为研究现场,梳理消费扶贫的理论基础,构建理论分析框架,描述消费扶贫实践样态,深入剖析消费扶贫实践困境,并提出未来发展路向,推动消费扶贫高质量发展,助力区域协调发展、迈向共同富裕。
关键词:

农产品消费扶贫农户市场

作者简介:

张开云: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学科带头人,广东省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广东省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与贫困治理、社会治理与乡村治理、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多项,其他各类课题30多项。主编或编著有《社会保障学导论》等多部。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行政管理》、《学术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观点摘要。

赵梦媛: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广东省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秘书长、研究员,广东省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社会救助和农村减贫与社会保障政策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等研究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6部。

李倩: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广东省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与农村贫困治理。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多项。在《浙江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文章目录
消费扶贫: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一)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
  • (二)巢状市场理论
  • (三)道义经济理论
  • (四)分析框架
消费扶贫:实践样态
  • (一)积极创新政策,夯实推进消费扶贫的制度基础,倡导和宣传消费扶贫产品,凝聚价值共识
  • (二)积极搭建消费扶贫网络和平台,创新营销方式,拓宽销售渠道
  • (三)重视供给端源头治理与有效监管,双向提升扶贫产品品质
消费扶贫:多重困境
  • (一)双重失衡困境
  • (二)网络支撑困境
  • (三)多维赋能困境
消费扶贫:未来路向
  • (一)优化结构
  • (二)创新机制
  • (三)优化技术治理
  • (四)完善交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