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日关系的既往、现实与未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

作者:
高洪 吴限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大小:
1.1 MB
报告字数:
12298字
所属图书: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18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日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事实上,这种貌似巧合的“两个40年”,存在互为因果的内在逻辑。正是邓小平先生出访日本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换文之旅,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而日本实施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也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启动提供了技术、资金,注入了活力。

关键词:

中日关系政治互信民族和解中日邦交正常化

作者简介:

高洪:男,辽宁沈阳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系。兼任中华日本学会秘书长及常务理事、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研究专业和方向为日本政治及中日关系。主要研究成果:《日本当代佛教与政治》(专著,1995)、《日本政党制度论纲》(专著,2004)、《日本文明》(合著,1999)、《樱花之国》(合著,2002)、《日本政府与政治》(合著,2002)、《新时代尖端产业》(译著,1987)、《科技六法全书》(合译,1988),以及涉及日本政治与中日关系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近百篇。

吴限: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社会文化、中日关系。

文章目录
邦交正常化是现代中日两国关系的原点
  • (一)至今横亘中日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
  • (二)事关“一个中国”原则立场的台湾问题
  • (三)复交谈判中的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
·现实状态是中日国力对比在持续变化
未来关系取决于政治互信与民族和解
  • (一)通过民族和解跨越过去不幸的历史
  • (二)为增加政治互信展开新的对话交流
  • (三)开创中日关系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