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十三五”时期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
魏后凯 王业强 苏红键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大小:
1.59 MB
报告字数:
21361字
所属图书:
2020:走向全面小康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报文分析评价了“十二五”时期中国城镇化和区域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举措。“十二五”时期,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提前实现规划目标,中国整体进入城市型社会,城镇化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化的区域差距不断缩小,城市群加快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但目前中国的城镇化质量还较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任务艰巨,城镇规模体系两极化倾向严重,城市无序蔓延现象更加显著,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十三五”时期,要紧紧围绕实现有质量的健康城镇化目标,全面推进城镇化战略转型,以市民化为核心实现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为此,重点需要从有序推进市民化与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城镇化规模格局和空间形态、建立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与集约利用等方面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区域发展方面,“十二五”时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化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总体来看,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取得了较大成效,中西部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区域发展的相对差距逐步缩小,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步伐加快,区域合作和开放取得了较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开始试点。随着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变化,中央已明确提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并将海洋经济纳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框架,实行陆海统筹发展,由此勾画出“四大区域+经济支撑带”的区域总体战略框架。“十三五”时期,应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东西联动、陆海统筹、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此,国家应以主体功能区和特殊问题区为载体,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进一步完善区域补偿政策,同时以创新、信息化和开放为驱动力,三轮驱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十三五

作者简介:

魏后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农林经济管理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课程主讲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镇化、农业农村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等。200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被评为二级研究员,获“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2012年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入选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王业强:男,1972年生,江西彭泽人,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土地经济与不动产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房地产研究部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房地产经济,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及国情调研项目多项,主持多项地方城市(城市群)发展规划及产业规划项目,曾参与国务院“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综合组)研究工作。

苏红键: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镇化、城乡区域发展与量化空间模型,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部委、地方政府委托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独著《空间分工、专业化与集聚经济》,参与撰写《共富之城》《新型城镇化重塑城乡格局》《中国城镇化:和谐与繁荣之路》等多部著作和皮书报告,提交政策建议多份。

文章目录
“十三五”时期中国城镇化战略
  • (一)“十二五”时期城镇化的进展和成效
  • (二)当前中国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十三五”推进城镇化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 (四)“十三五”推进城镇化的重点任务与措施
“十三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战略
  • (一)对“十二五”区域发展战略的评价
  • (二)“十三五”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架
  • (三)“十三五”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