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形态演变的三个维度

作者:
桑明旭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大小:
1.29 MB
报告字数:
9883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4年第4辑 总第13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既要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以后在发展中的形态演变,也要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过程中的形态演变,即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在不同时期形态上的演变。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形态演变可以逻辑地划归为三个维度:在价值形态上,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服务对象经历了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无产阶级”的转变过程;在功能形态上,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作用经历了从解决一切问题的“科学之科学”到一般世界观、历史观的转变过程;在理论形态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从感性存在到感性活动的哲学出发点的转变,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或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成就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哲学的新形态。

关键词:

价值形态演变理论形态功能形态

作者简介:

桑明旭:桑明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无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价值形态之变
·从“肯定哲学”到“否定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功能形态之变
·从感性存在到感性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理论形态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