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的“义德”与“义利之辨”主要指向道德、伦理生活领域和政治学领域。先秦儒家以孔子提出的“义以为质”为基本精神,奠定中国传统义利之辩的道义论基础,孟子、董仲舒及宋明理学诸子继之。荀子及后世陈亮、叶适、李贽等功利学派强调协调义利关系,提出“义利双行”“以利和义”。民间对侠义的追求则体现出对社会正义与公正的向往。明清以降,传统义利关系向现代理论形态转型,顾炎武、黄宗羲等通过对“公私”问题的辨析,辩护个私、私利的正当性,在道德伦理和政治领域冲击着传统道义优先论。晚清学者继承明清启蒙学说,坚持“义利统一”,并结合平等、自由、博爱等现代思想观念,对义利、公私问题有新的表达。
义德义利之辨侠义
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明清哲学、先秦道家、中国政治哲学、比较哲学。
黄燕强:黄燕强(1983.9~ ),男,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诸子学、中国近现代哲学。
WuGenyou:
HuangYan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