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朱谦之先生的著作,我内心深处常常会有“治学当学朱谦之”的感慨。朱谦之先生(1899~1972,字牵情)生于福建医生世家,中学时即以过人天赋知名于乡里。17岁中学毕业以全省第一名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后转入北大学习,毕业于北大哲学系。他就读北大期间,恰逢北大处于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陈独秀、辜鸿铭、梁漱溟等群星荟萃的时代,北大也聚集了傅斯年、罗家伦、毛泽东等一大批青年才俊。他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是运动的活跃人物,曾因散发传单遭军阀当局逮捕,入狱百余日。1921年在杭州兜率寺从太虚大师出家。还俗后,于1929年东渡日本从事历史哲学研究。1931年回国,先后任教于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曾担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1950年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1964年到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直到1972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