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应对之道: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作者:
杨昕
出版日期:
2015年9月
报告页数:
40页
报告大小:
892.34 KB
报告字数:
33341字
所属图书: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每一步发展与变革,既是对已知的总结又是对未知的探索,既是对现实的规范又是对未来的引领。在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势不可当、信息网络化的扑面而来、文化多样化的强势冲击、社会阶层利益的不断分化,已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发展状态与内外环境,从而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现实境遇。但是,不管现实环境如何发展变化,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在新世纪新阶段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就必须直面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努力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主题、话语主体与话语载体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维护和巩固自身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主导性地位。

关键词:

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

杨昕: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原则与目标
  •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原则
  •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目标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理论自觉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中的作用机制
  •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
第三节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策略与路径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主题的合理设置与拓展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有效建构与互动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载体的综合运用与创新
第四节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马克思主义主导性与社会思想多样性的关系
  • 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理想化与世俗化的关系
  • 意识形态发展中的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 意识形态建设与宣传要处理好辩护与批判、泛化与淡化的关系
  • 学术问题、政治问题与思想认识问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