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陕西省旅游扶贫脱贫模式与对策研究

作者:
黎洁 党佩英 任林静
出版日期:
2019年1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1.33 MB
报告字数:
11463字
所属图书:
陕西精准脱贫研究报告(201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脱贫成为国家产业扶贫开发战略的有效形式之一,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在整合农村资源、解决后续产业支撑、农民脱贫增收等方面有诸多优势。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有“搬迁迁出地+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景区与安置社区“两区同建”的产业模式、基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扶持的旅游发展模式以及“安置社区+农旅结合”的产业模式。但乡村旅游在带动脱贫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搬迁地区土地流转困难、旧宅腾退缓慢,发展休闲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基础较差;搬迁后续产业链延伸不足,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迟缓;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不明显,提质增效面临瓶颈、发展停滞;搬迁地区农村“三变”改革推进难,难以为乡村旅游助力。因此,为更好发挥易地扶贫搬迁地区乡村旅游的扶贫带动作用,本文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培育扶持多种新型经营主体、提高乡村旅游发展质量以及深化“三变”改革,增强其在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地区脱贫攻坚中的带动效应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脱贫模式易地扶贫搬迁地区

作者简介:

黎洁:管理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系高级访问学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为陕西省三秦学者“易地扶贫搬迁可持续发展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农村扶贫与发展、农户生计与环境保护、旅游经济学等。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发改委西部司、教育部、国家统计局等委托项目30多项,合作主持国际合作项目3项。在中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及合著10部。获得201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教育部第六届和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第一完成人)、陕西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多项科研奖励。

党佩英: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生,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扶贫与农户生计。

任林静: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态补偿与农户生计。

文章目录
·背景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
  • (一)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措施
  • (二)陕西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的脱贫成效
  • (三)搬迁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现状及收益状况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地区乡村旅游扶贫脱贫的几种模式
  • (一)“搬迁迁出地+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
  • (二)景区与安置社区“两区同建”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 (三)基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扶持的旅游发展模式
  • (四)“安置社区+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地区乡村旅游扶贫脱贫存在的问题
  • (一)搬迁地区土地流转、旧宅腾退进展缓慢,发展休闲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基础较差
  • (二)移民搬迁后续产业链延伸不足,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迟缓
  • (三)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不明显,提质增效面临瓶颈,发展停滞
  • (四)搬迁地区“三变”改革推进困难,难以为乡村旅游发展助力,农民财产性收入难以保障
对策与建议
  • (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规范运转土地流转、宅基地腾退等农村土地制度体系,保障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
  • (二)培育扶持多种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其发展能力,密切与搬迁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 (三)提高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增强其在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地区脱贫攻坚中的带动效应
  • (四)完善和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发挥其在乡村旅游脱贫攻坚中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