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要求

作者:
吴东华 常荆莎 李敏伦
出版日期:
2022年5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743.76 KB
报告字数:
11277字
所属图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性质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党的十八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作为国家层面价值目标之一的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追求的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深刻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利益诉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作者简介:

吴东华:女,1955年生,法学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马克思主义党的纲领中国化研究》等专著及教材10余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研究多项。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两次,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次。

常荆莎:女,1963年生,湖南长沙人,法学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教育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译著、参撰教材等共计10余部;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地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李敏伦:女,1973年生,湖北襄阳人,法学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际政治、中国外交。在《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期刊发表20余篇,在《昆仑策》等互联网平台发表评论数篇,出版《中国“新安全观”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专著1部,参编专著、教材多部,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多项。

文章目录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 (一)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始终追求的美好理想
  •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谐社会思想是和谐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
  • (一)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 (二)和谐价值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实践基础
  • (一)和谐价值观的提出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结晶
  • (二)培育、践行和实现社会和谐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