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完善贫困治理体制和机制:凝聚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
作者:
刘飞
覃志敏
彭堂超
杨永伟
蔡龙倩
出版日期:
2016年10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大小:
1.4 MB
报告字数:
26536字
所属图书:
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0.270-303
陆汉文
黄承伟
摘要:
要完善贫困治理体制机制、凝聚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首先要考虑到贫困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须统筹推进、协调推进。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在完善强化扶贫开发组织协调体系方面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主要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新增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成员单位;有扶贫任务的省、市、县均由党委主要领导担任扶贫开发组织协调机构负责人;等等。与此同时,国家还在财政资金配置、村级能力建设、社会力量动员、扶贫工作评价与激励等方面出台了大量措施。
关键词:
扶贫措施
精准扶贫
贫困治理体制
贫困治理机制
强大合力
作者简介:
刘飞:
覃志敏:
彭堂超:
杨永伟:
蔡龙倩:
相关报告
泉州市扶贫开发案例
陕西精准扶贫脱贫的成效、挑战与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精准扶贫新探索
《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8)》研究概述
广安贫困概况、扶贫战略及脱贫成效
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与风险防治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报告
泾阳县:资源整合 企农联合 产业融合——产业精准扶贫脱贫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困治理模式
文章目录
财政资金的配置
(一)传统财政资金配置模式及其困境
(二)从财政专项资金改革到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
村级能力的建设
(一)村级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二)村级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村级能力建设的保障措施
社会力量的动员
(一)社会力量范围的界定
(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模式
(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保障措施
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完善
(一)中央政府关于精准扶贫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完善方向
(二)地方政府关于精准扶贫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创新路径
小结与讨论
(一)小结
(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