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上海对接构建长江经济带跨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作者:
曹莉萍
出版日期:
2018年2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大小:
1.17 MB
报告字数:
14964字
所属图书:
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立足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出发点,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一批重大工程,来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新战略;而生态环境公平问题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题中之意。生态补偿机制则是协调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地方生态发展权和生态资源重新配置的经济手段,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公平的重要机制。本文通过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从构建跨界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要素出发,在跨界生态补偿标准核算、市场化补偿依据和市场主体培育以及制度保障方面提出构建长江经济带跨界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同时,结合上海自身优势提出上海对接构建长江经济带跨界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形成地方经验和长三角经验推广至长江经济带。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长江经济带跨界

作者简介:

曹莉萍: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循环经济和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比较、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气候治理与低碳发展。

文章目录
·引言
·长江经济带构建跨界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性
构建长江经济带跨界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困境
  • (一)跨界补偿的动因是补偿主客体生态、经济发展不均
  • (二)跨界生态补偿模式仍以行政手段为主,其他手段缺乏
  • (三)横向跨界生态补偿机制刚起步,长效机制亟待建立
长江经济带构建跨界生态补偿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难确定
  • (二)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依据不统一,补偿方式单一
  • (三)横向跨界生态补偿机制缺少制度约束和资源保障
构建长江经济带跨界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
  • (一)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核算跨界生态补偿标准
  • (二)分类统一市场化补偿依据,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
  • (三)建立长江经济带府际联席会制度,完善制度保障
上海对接构建长江经济带跨界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 (一)积极构建多元化生态补偿资源环境产品交易平台
  • (二)率先制定长三角水资源环境生态补偿原则和标准
  • (三)加快探索黄浦江水源地和崇明跨界生态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