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五大发展理念:时代品质与实践要求

作者:
周绍东
出版日期:
2018年2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大小:
851.27 KB
报告字数:
17304字
所属图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发展为主线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章梳理中华人民共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从人类发展历史阶段性特征和新科技革命两个层面分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明确指出:需要从“历史路标”视角理解发展理念,并以生产方式作为理论硬核阐释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同时,要深刻理解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就必须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引领重大经济现实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发展理念社会主义经济时代品质

作者简介:

周绍东:男,安徽枞阳人,武汉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学术作品见于《人民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刊物。研究成果获第十四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6)、第三届刘诗白经济学奖(2016)、首届费孝通田野调查一等奖(2017)。

文章目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理念的演进历程
  • (一)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
  •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
  • (三)科学发展观
·“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
从历史路标视角理解发展理念
  • (一)经济发展思想的历史路标:发展理念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发展理念的演进脉络
以生产方式作为理论硬核阐释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 (一)生产方式(一般)与生产方式(特殊)
  • (二)社会分工是生产方式的主要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重大经济现实问题研究
  • (一)创新发展理念:技术与市场合力,供给与需求协作
  • (二)协调发展理念:推动分工演进,协调经济关系
  • (三)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分工,强调经济发展约束
  • (四)开放发展理念:融入国际价值网络,构建国家价值空间
  • (五)共享发展理念:以自觉分工为导向,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