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乡村振兴立法的基础与展望
作者:
杨述兴
陈啸林
朱智毅
出版日期:
2019年7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大小:
1.86 MB
报告字数:
17455字
所属图书:
中国乡村振兴调研报告(2018—2019)上、下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7.733-753
叶敬忠
摘要:
本研究对农村基层在土地流转、集体产权改革、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组织建设、乡村振兴规划制定和实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村基层对乡村振兴立法的期待等进行充分调研,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推进和完善乡村振兴立法的若干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法治建设
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
作者简介:
杨述兴:
陈啸林:
朱智毅:
相关报告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产业——产业兴旺的一种社会学解释
农村产业发展中的“小农境地”与国家困局——基于西部某贫困村产业扶贫实践的社会学分析
乡村产业振兴研究综述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
国外乡村产业振兴经验
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与趋势
乡村产业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产业振兴的典型模式
产业兴旺的经验探索与动力机制——以山东省海北市为例
文章目录
·
乡村振兴立法是法治建设必行之径
乡村振兴立法中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磨合与碰撞
(一)农村产业发展的经验与问题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与不足
(三)乡风文明建设的成就与欠缺
(四)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长处与短板
(五)农民权益保障方面的成绩与瑕疵
乡村振兴立法展望
(一)乡村振兴法应成为“三农”领域的基本法
(二)乡村振兴立法的几点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