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美好生活”

作者:
吴玉敏
出版日期:
2021年1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大小:
1.21 MB
报告字数:
11531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3辑 总第36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即将全面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也更加鲜明体现了不断发展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美好生活既是一种个人的主观建构,又是一种外部的客观状态;既有亘古不变的基础内容,又有不断拓展的丰富内涵。这就需要善于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上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矛盾问题;善于从其中所蕴含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上全面把握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内在要求和实践逻辑。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美好生活社会主要矛盾

作者简介:

吴玉敏:吴玉敏,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哲学社会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文章目录
“美好生活”的整体性
  • 1.人类社会的有机整体性决定了“美好生活”的全面整体性
  • 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美好生活”整体要求的现实体现,是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
  • 3.“美好生活”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相互统一
  • 4.“美好生活”的整体性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
“美好生活”的实践性
  •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2.生产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最基本形态
  • 3.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美好生活”的社会性
  • 1.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社会发展是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
  • 2.人类社会“真正的共同体”形成是美好生活的完美呈现
  • 3.社会建设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美好生活”的历史性
  • 1.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承前启后的历史过程
  • 2.人类追求美好生活与追求自身解放是相互统一的历史过程
  • 3.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判断和有效解决就是一个历史过程
  • 4.“美好生活”要在把握矛盾、努力奋斗中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