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农民合作社发展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机制构建:理论逻辑与实践机制

作者:
赵晓峰
出版日期:
2021年4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大小:
817.76 KB
报告字数:
10446字
所属图书:
农民合作与乡村振兴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认为,在乡村不断去主体化和农民去组织化的发展背景下,合作社因其组织化能力和资源集聚等优势可以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组织载体,促进乡村发展的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以及文化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同时,党和政府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重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地位的观念转变,为乡村输送了人才和资金,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乡村资源,提高农户收入,对于农民合作社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协同机制乡村振兴角色定位

作者简介:

赵晓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导,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乡村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指导专家、首届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农业转型、贫困治理、新型农民合作社与中国乡村治理研究。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合作社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机制构建的理论逻辑
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定位及其作用机制
  • (一)建立吸纳人才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引领乡村人才振兴
  • (二)进行产业融合和产业创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 (三)促进基层组织振兴,推进乡村多中心协同治理
  • (四)培养村民合作意识和形塑乡村文化认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 (五)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保护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乡村振兴为农民合作社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 (一)有利于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合作社快速健康长效发展
  • (二)强化乡村人才支持计划,为合作社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促进合作社人力资本的提升
  • (三)推动农民合作社产业结构优化,延长产业链,扩大合作社发展规模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