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论美好生活的哲学意蕴及其实现

作者:
彭莉
出版日期:
2021年2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大小:
1.28 MB
报告字数:
8338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4辑 总第37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实现美好生活不仅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课题,也是关乎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美好生活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即以生产力发展为主的物质基础、体验美好状态的精神享受、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自由全面的个性发展。实现美好生活的路径选择,就在于要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下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就在于要以革命或改革的方式为发展生产力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就在于要不断地消除异化从而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厘清美好生活的哲学基础、哲学内涵及其实现,是为了科学地解答美好生活何以可能,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好生活自由全面发展哲学内涵生活观

作者简介:

彭莉:彭莉,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美好生活的哲学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活观
  • (二)生活与发展的关系
  • (三)美好生活的价值旨趣
美好生活的哲学内涵
  • (一)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
  • (二)体验美好状态的精神享受
  • (三)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
  • (四)自由全面的个性发展
美好生活的实现
  • (一)无产阶级专政“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 (二)革命或改革为发展生产力清除体制机制障碍
  • (三)重视精神生产,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 (四)消除异化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