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论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及其教育方式

作者:
朱康有
出版日期:
2018年6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4758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 总第1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与以往相比,信息化时代,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显得更为复杂化。话语方式是意识形态表达的重要载体。它取决于我们建构一个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共产党作为以追求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政治党派,应当能够将价值与真理统一起来,超越利益的拘束,达到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标准。在此过程中,纯洁自身的意识,保持宽容的心态,坚持斗争的精神,就显得非常重要。意识形态话语具有“柔性”的特色。基于共性主体与社会不同主体状况,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在抽象、普遍的前提下,可以容纳多样个性的特色。同时,还可以吸纳更多的社会话语资源。这样,对年轻一代就会增强吸引力,使之更加关切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意识形态话语本身暗含各种层次的问题空间,实践层面的贯彻和落实将反过来极大地丰富话语体系,使之获得充实的内涵和外延。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应当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大众的话语方式、学术界的话语方式,“目光向下”,适应并跟得上丰富多彩的对象维度。在意识形态的高等教育中,应改革模式化、框架化、条文化的话语表达,改变“一竿子插到底”“上下一般粗”的话语灌输模式,实施分层次、多样化的话语教育方式。此外,还要改变话语内容上部分不适合现时代的具体结论和命题,增加时代内容的特色和比重。

关键词:

意识形态问题意识教育方式话语表达个性特色

作者简介:

朱康有:朱康有,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哲学博士,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

文章目录
·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理念
·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个性特色
·话语暗含的问题意识及其解决
·意识形态话语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