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相对贫困的界定:国际经验与启示

作者:
郭之天 陆汉文
出版日期:
2021年10月
报告页数:
33页
报告大小:
1.21 MB
报告字数:
25126字
所属图书:
党建引领与脱贫攻坚:理论与经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相对贫困最突出的特征是相对性和“主观性”,一是纳入比较的资源或维度,二是对资源或维度进行比较的标准,三是贫困与非贫困分界点的确定。欧洲福利国家主要以相对收入为贫困测量标准,美国采用绝对与相对相结合的差异性贫困标准,以墨西哥为代表的一些拉美国家则使用了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不论哪一种标准,都是相应国家的政策传统、社会意识等因素共同建构出来的,在政策实践中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建构性为中国选择相对贫困的界定标准并制定切合实际的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视角。
关键词:

国际经验贫困标准建构性相对贫困

作者简介:

郭之天:社会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和乡村文化振兴。

陆汉文:

文章目录
相对贫困的内涵与参照系
  • (一)相对贫困与收入贫困
  • (二)相对贫困与多维贫困
  • (三)相对贫困与主观贫困
不同国家的相对贫困标准
  • (一)欧洲福利国家
  • (二)美洲
相对贫困标准选择的影响因素
  • (一)政府理念:福利主义和自由主义
  • (二)社会意识:对贫困和政府责任的认知
  • (三)贫困标准的稳定性及其意义
·总结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