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微言大义被引申为一字寓褒贬的所谓“春秋笔法”。即以微小精简的言辞蕴涵宏大的叙事和价值。就这样,历史失去了作为实际生活的情境感,沦为了素材。在这样解释的《春秋》中,生活的复杂消失了,不同的场景被不断调整的原则追赶。《春秋》以道名分,本不必在正褒贬的意义上去理解。乱世之史,天然就带着归正的姿态,只须在记史中把握这种动向,而不必将原则横亘在事实之前。
微言大义春秋名分
刘思言:青海贵德人,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