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广州市荔湾区岭南风情区文化遗址的保育与活化

作者:
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党校(区情研究中心)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15年7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大小:
1.47 MB
报告字数:
12676字
所属图书:
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5)
摘要:

本文分析了荔湾岭南风情区历史文化遗址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及目前其保护和产业转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保育与活化的战略思路以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荔湾保育岭南风情文化遗址

作者简介:

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党校(区情研究中心)课题组:课题组成员:陈剑玲,中共荔湾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高级讲师;陈荣平,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战略研究所教授;杨祖定,中共荔湾区委党校副校长;姚佑銮,中共荔湾区委党校教学培训科科长、高级讲师;蔡丽茹,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海峰,中共荔湾区委党校教学培训科副科长、讲师。

文章目录
荔湾岭南风情区历史文化遗址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 (一)百年“一口通商”的商贸重镇和现代商业先锋
  • (二)岭南建筑文化根据地和旧城风貌保留区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地和文化名人荟萃之所
荔湾岭南风情区文化遗址保护和产业转型面临的严峻挑战
  • (一)“旧城改造”造成古建筑破坏严重,新旧城风貌不协调
  • (二)旧城保护和改造体制的不完善,改造手段的单一和成本居高不下
  • (三)老城空心化和老龄化严重,本地居民居住环境恶劣
  • (四)产业转型升级滞后,旅游业仍没有摆脱观光旅游的低端业态
荔湾岭南风情区文化遗址保育与活化的战略构想
  • (一)新文博模式借鉴 博物馆旅游和生态博物馆
  • (二)总体思路 一心—两轴—四门—五带—六集—八馆
  • (三)规划布局和重点领域
  • (四)模式构想与理念转变
荔湾岭南风情区文化遗址保护与活化的几点建议
  • (一)从建设“一路一带”的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培育荔湾岭南风情区的重要意义
  • (二)坚持规划先行,孕育景区式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
  • (三)发挥政府在岭南风情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 (四)加大旅游品牌营销和宣传推广力度,把岭南风情区培育成为广州文化经济的活“名片”
  • (五)不断创新运营模式,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美誉度,确保景区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