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广州市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与活化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
广东工业大学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19年10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大小:
1.35 MB
报告字数:
10184字
所属图书:
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历史文化街区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但仍存在风貌保留不完整、品质不高、保护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本报告通过对广州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成功案例,提出进一步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和活化利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微改造

作者简介:

广东工业大学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朱雪梅,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廖开怀,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副教授,博士;刘利雄,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博士。

文章目录
广州历史文化街区的现存问题
  • (一)历史街区建筑私自加(搭)建与风格破坏
  • (二)街区房屋产权复杂、功能老化
  • (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面临失传与消失的危机
  • (四)街区人口老龄化、活力不足
  • (五)街区基础设施老化,对生活与商业生产的承载能力弱
  • (六)街区的公共交通条件有待进一步优化
  • (七)历史文化街区品质有待提升
国内外案例的经验借鉴
  • (一)英国伯明翰布林德利历史街区
  • (二)意大利博洛尼亚历史街区
  • (三)德国慕尼黑中心步行街区
  • (四)成都宽窄巷子改造
  • (五)杭州南宋御街改造
  • (六)上海田子坊改造
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与活化利用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 (一)兼顾原真性和完整性的统一
  • (二)遵循分阶段、渐进式的有机更新的原则
  • (三)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为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与活化利用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 (一)制定建筑分类保护和修缮政策,规范产权单位的自主更新
  • (二)制定历史文化街区特色产业发展和新型产业植入的措施
  • (三)制定留住原有居民、改善人口密度的政策
  • (四)渐进改善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设施,完善街区标识系统
  • (五)优化历史文化街区的交通组织
  • (六)建立微改造的控制指标体系
  • (七)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改造管理机制创新
  • (八)建立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的公众参与机制
  • (九)促进街区微改造和活化利用的融资与财政激励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