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2015年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建议

作者: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16年7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1.29 MB
报告字数:
15444字
所属图书:
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15年,广州非遗工作有三大亮点: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广州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弘扬岭南文化工作方案》,形成非遗学堂体系,并初步开展广州非遗研究。在常规工作方面:广州又新增10项省级非遗项目、26项市级非遗项目,以“体验”为核心理念进行非遗展示,确立5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并调整10个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广州非遗传承中依然存在展示和体验未实现规模化、常态化,公共服务提供过少,未惠及外来人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建议配合《广州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弘扬岭南文化工作方案》出台具体实施细则,调整非遗公共服务投入,实现非遗传承常态化,并建立非遗异地传承的“广州模式”。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 “非遗” 保护

作者简介: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课题组:课题组组长:涂成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成员:黄旭(副教授、博士)、谭苑芳(教授、博士)、周凌霄(副教授、博士)、吕慧敏(博士)、汪文姣(博士);执笔人:黄旭。

文章目录
2015年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展情况
  • (一)2015年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亮点
  • (二)2015年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常规工作
2015年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非遗的展示和体验未实现规模化和常态化
  • (二)公共服务提供过少,供需严重失衡
  • (三)广州非遗活动未惠及外来人口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 (一)制定《广州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弘扬岭南文化工作方案》的具体工作规划
  • (二)调整非遗公共服务投入,实现非遗传承常态化
  • (三)建立非遗异地传承的“广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