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治理内嵌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它既是一项系统性的国家工程,也是当代中国的大治理问题,因而呈现内在的复杂性与多维性,并要求多元化的治理思维、逻辑和方法等。农村扶贫脱贫实践过程体现着整体性治理的内在特质与行动逻辑。扶贫行为主体利用独特新颖的措施和手段,丰富和完善了其内涵,从而提升了它的适应性和实践性。本文基于当代中国本土化的治理资源,构筑了以执政党主体性回归、党政同职同责、内外监督和综合施策等要素为内在结构的整体性贫困治理模式。中国农村扶贫脱贫实践过程也存在不足:过强的协调与整合制约了职能部门的专业性;责任过度网格化和精细化带来了责任泛化、转嫁和无限责任等问题;基层行动者出现的认知偏差导致对服务设施“对号入座”属性认识不足等一系列衍生性问题。有效规避和消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提升农村地区的治理效能,进而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的治理资源和治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