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反腐败的社会参与:理论依据、特殊性及其与治理、善治的契合

作者:
白贵一
出版日期:
2015年8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大小:
1.07 MB
报告字数:
8144字
所属图书:
反腐倡廉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国家与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有机体。腐败的本质是公权力的异化。社会参与预防和反对腐败,是国家廉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偏离目标,促进和保障政府清廉、高效、民主、为民的外在约束机制和力量,也是国家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反腐败社会参与国家与社会

作者简介:

白贵一:白贵一,河南西平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南省廉政评价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从事政治学理论与中外政治制度研究。

文章目录
社会参与反腐败的理论依据
  • (一)社会参与反腐败的理论依据
  • (二)社会参与反腐败的法律依据
  • (三)社会参与反腐败的政策依据
社会参与反腐败的特殊性
  • (一)社会监督属于国家权力之外的异体监督
  • (二)社会永远是公共道德的评判者
  • (三)社会权利规约政治权力是历史趋势
社会参与与“治理”“善治”的契合
  • (一)政治权力的分散
  • (二)信息公开原则
  • (三)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反腐倡廉是全社会共有的责任
  • (一)国家的客观普遍性要求有主观意识的人们参与国家事务
  • (二)人们参与政治的过程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 (三)社会的广泛参与是中国反腐败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