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经济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力量

作者:
罗明星 吴阳松
出版日期:
2022年8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大小:
794.86 KB
报告字数:
20319字
所属图书: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没有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就会失去依托和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工作,始终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贯穿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整体进程之中。新时代所强调的精神文明建设承继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刻地指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无论是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信仰、精神动力、精神支撑问题的思想道德建设,抑或解决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问题的科学文化建设,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文明作为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力量。
关键词:

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力量

作者简介:

罗明星: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兼任广东省伦理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德理论与道德教育。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评广东省“南粵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及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吴阳松: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要从事马克思晚年思想,科学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实践,政党与现代化等相关问题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研究》和《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各类学术期刊、报纸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近10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著作4部;先后获广州大学“广州学者”、广州市“青年文化英才”、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文章目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 (一)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优越性需要通过经济发展来体现
  •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新中国文明实践的历史启示
经济富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 (一)社会和谐稳定是精神文明的应有之义
  • (二)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强大经济支撑
  • (三)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用经济改革创新彰显社会精神文明
  • (一)社会活力彰显精神文明
  • (二)经济改革释放精神活力
  • (三)经济创新催生精神活力
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 (一)精神生活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
  • (二)经济发展对人民精神生活品质的提升
  • (三)经济发展对人民精神生活方式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