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作者:
周前程
出版日期:
2025年4月
报告页数:
64页
报告大小:
1.37 MB
报告字数:
60360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间的紧密关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过渡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经济和社会制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采取了和平的、逐步过渡的方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和农业合作化等多种方式,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后续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尽管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存在一些偏差和模糊认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框架。
关键词:

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作者简介:

周前程:哲学博士,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有《人性与政治》等。

文章目录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及实践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理论及其实践发展进程
  •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过渡理论的创新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中国现代化规划
  •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
  •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现代化规划与实践
第三节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
  • 现代化视野中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现代化的推进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任务与中国现代化实践主题的转化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与起步
第五节 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实践生成及意义
  • 社会主义建设的逐步推进与四个现代化的实践生成
  • 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意义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