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社会学主要参考框架的建构者,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的贡献位于所有其他人之上,正是在此意义上,安东尼·吉登斯深刻指出:“对现代社会学而言,马克思的分析提出了必须仍然被看作有疑问的问题,涂尔干和韦伯的著作也是如此。”在现代西方宗教社会学研究领域,涂尔干和韦伯的著作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但是,马克思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在该领域的根源性意义和深刻影响并没有得到充分认知。段德智的《宗教社会学》以宗教动因论为突破口,批判了西方宗教社会学以“宗教意识”“社会事实”等为宗教或一切历史的终极原因的局限性,创造性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存有论”,以“生活”以及“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为出发点,在研究范式上超越“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宗教社会学”,构建出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社会学,充分体现了指导思想、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