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2011~2020年)

作者:
陆汉文
出版日期:
2016年12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25109字
所属图书:
中国扶贫开发政策演变(2001~2015年)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的辩证关系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中一条或隐或显的逻辑红线。一般来说,两者既存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之处,也存在相互阻碍、相互制约的可能,国家宏观决策总是试图追求两者的最佳平衡。20世纪80~90年代,国家实施倾斜政策,支持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进而带动国家整体实力增长和全国扶贫开发,创造了“中国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世纪之交,在国家总体实力和财政收入实现较大幅度提升以后,国家加大对中西部落后地区支持力度,并启动实施有益于农村人口、贫困人口的系列农业政策、社会政策和专项扶贫政策,推进了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关系的调整和再平衡,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 201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新一轮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和方略。与《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将扶贫开发工作的空间重点明确为重点县、贫困村不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视不同场合简称连片特困地区或片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为2011~2020年扶贫攻坚主战场(合称为14个连片特困地区),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连片特困地区面貌”。此后,国家编制实施连片特困地区2011~2020年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制定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形成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有机结合的新战略,奏响了扶贫开发的新乐章。
关键词:

中国区域发展扶贫开发连片特困区

作者简介:

陆汉文: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文章目录
宏观发展背景
  • (一)国家总体发展格局的演变
  • (二)农村扶贫开发形势的变化
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与贫困状况
  • (一)连片特困地区的划分
  • (二)连片特困地区地理特征和资源环境
  • (三)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贫困状况
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 (一)总体思路
  • (二)建设任务
  • (三)保障措施
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进展
  • (一)片区规划实施的工作合力
  • (二)片区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
  • (三)片区规划实施的初步成效
·总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