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道德忧患是中国文化的终极忧患,“终极价值-终极关切-终极忧患-终极批评”,是其文化逻辑,它是伦理型文化的基因表达,往往在文明转型期以强烈的方式表达出来。“人之有道……近于禽兽”“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滑坡论-爬坡论”,分别是轴心时代、近代转型、改革开放时期关于伦理道德忧患意识的三种文化范式。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应当达到何种文化自觉?伦理型文化的自觉。中国文化不仅在传统上而且现代依然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伦理道德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做出的最大贡献,它所缔造的伦理型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与西方宗教型文化平分秋色。何种文化自信?“有伦理,不宗教”的自信。 中国文明在历史进程中没有走上宗教道路,不是因为“没宗教”,而是“不宗教”,其根本原因是强大而卓越的伦理道德智慧使中国人入世而超越,拒绝走上出世宗教的道路。面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冲击,“有伦理,不宗教”既是“有伦理”的文化信心,也是伦理道德的庄严文化承诺,它引导人们走出宗教焦虑,推动伦理道德担当起人的精神世界顶层设计和提供安身立命基地的文化使命。“伦理型文化”的文化自觉,“有伦理,不宗教”的文化自信,最终期待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文化自立。伦理道德“是精神”,也必须“有精神”,“精神哲学形态”的建构,是伦理道德在文化体系中自立的理论确证。为此,需要走出“治病式”或“疗伤式”的被动的问题意识和文化策略,走出“应用伦理”的文化盲区,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宏大高远建构中履行其文化使命和文明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