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概念三题

作者:
李伏清
出版日期:
2017年2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5229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6年第4辑 总第2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与以下四个方面有着紧密联系:(1)对当时脱离社会实际和到处胡乱套用哲学公式的研究倾向的批判;(2)在唯物辩证法论战中,对叶青“外烁论”和“把握特殊性”问题的回应;(3)“学术中国化”运动的推动;(4)延安新哲学会的推进。艾思奇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否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如何可能等问题做出了解答。立足于过程哲学,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无疑有助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解,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中的继承性、时代性、原创性等特征的理解。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哲学艾思奇

作者简介:

李伏清:李伏清,湘潭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文章目录
·艾思奇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概念的背景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我见